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员工专区首页合作社资质组织架构供求信息新闻动态信息中心创业历程
兰州市红古区兆丰农产品专业合作新闻动态站内新闻农业资讯 站内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站内新闻 >> 最新动态

陈锡文:以农民为本,是农业农村发展之本

2012-09-20 17:03:27阅读次数:521打印返回

以农民为本,是农业农村发展之本

陈锡文

  坚持以农民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兴旺才能有最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放在发展滞后的农村,下决心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就是党和国家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写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就是要以农民为本。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然而,地是由农民种的,粮是靠农民打的,要保持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给的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制定出能有效保障种粮人切身利益的政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舍此别无他途。

  2003年,我国面临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的严峻局面,只有争取来年有个大丰收,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亿万农民迎来了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然而让人略感意外的是,这个文件的标题并没有直提粮食生产,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打开文件,扑面而来的是关于减免农业税收、对农民种粮给予直接补贴、放开粮食市场同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振聋发聩的重大政策。农民群众兴奋地说,党和政府一手给我们减免税收,一手给我们发种粮补贴,有这样的好政策,一定要多种粮、种好粮。结果是2004年的粮食一举增产3877万吨,创造了迄今为止我国粮食年度增产的最高纪录。

  以此为契机,依托国家财力的增长,一项项过去不敢想象的重大政策陆续出台:一是“免”,免除了已持续2600年之久的专对农民征收的农业税;二是“补”,实行了对农业生产进行直接补贴的政策;三是“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等等;四是“建”,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农村;五是“立”,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朝着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方向建立起了一系列新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等。可以说,十六大以来这十年,是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出台最密集的十年,也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十年。

  在这不平凡的十年中,农业之所以能获得“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之所以能实现“八连快”,农村之所以能保持和谐稳定的好局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央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始终把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作为基本原则,着眼于使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而持续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只有农民有了积极性,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兴旺才能有最坚实的基础。


装满“菜篮子” 净化“菜篮子”

“菜篮子”托起民生

  

图①:浙江省淳安县有机渔业大发展,张网捕鱼时人欢鱼跃。吴宗其摄

图②: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的葡萄喜获丰收。李宗宪摄

图③:湖北省潜江市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发展养殖业。陈孟云摄

 

  “现在这市场上的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就说这榴莲吧,本来是南方的应季水果,口味又有点儿特殊,搁10年前普通百姓哪儿能吃得上?!”8月24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的一家超市内,退休教师孙阿姨一边挑选榴莲,一边感慨这些年“菜篮子”的变化。

  品种日益丰富,市场购销两旺

  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这家超市里许多产品贴上了“特价”的标签,蔬菜、水果、肉食等摊位前人头攒动。孙阿姨说,这家超市搞了产地直供,很多蔬菜、水果的价格比菜市场还便宜。“你看,西瓜0.79元/斤,外面要1元多一斤呢;长把梨1.48元/斤,比上周便宜3元钱;青大椒1.26元/斤、西葫芦1.46元/斤,都够便宜吧?”

  这是我国保障农产品供给的一个缩影。“菜篮子”虽小,却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菜篮子”的品种是否丰富?市场上的供应是否充足?价格波动是否合理?大到肉禽蛋奶,小至葱姜蒜等调味品,“菜篮子”的一些细微变化,都会牵动社会的神经,引发广泛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菜篮子”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菜篮子”工作,尤其在2002年召开的“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新阶段要实现由装满“菜篮子”到丰富、净化“菜篮子”的发展。2010年,中央又作出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为进一步增强“菜篮子”的供应能力,农业部先后组织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引导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支持建立了一大批“菜篮子”生产基地。各地各部门也积极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高“菜篮子”产品市场调节与保障能力。

  10年间,我国的“菜篮子”产品供给持续快速增长,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菜篮子”产品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比重为25%,较2002年提高8个百分点;生猪、奶牛、蛋鸡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或接近80%,均较2002年高出65个百分点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蔬菜监测合格率10年提升20多个百分点

  “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百姓期盼正是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10年来,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002年,我国蔬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只有74.2%和92.8%,但到了2011年,我国例行监测品种扩大到82种,监测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份、150个大中城市。蔬菜、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4%、99.6%;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6.8%。

  10年来,我国相继出台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系列政策法规,全面实行“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制定实施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5300余项,创建了多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场)等。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近7万个、绿色食品16825个、有机农产品6379个。

  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我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饲料、瘦肉精、生鲜乳等专项整治行动。农业部加大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执法力度,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从根本上提高了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菜篮子”成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农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5%来自于“菜篮子”

  小小“菜篮子”,不仅关系着百姓生活,还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2011年,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八年增长,来自“菜篮子”产品的收入占农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5%。

  “依靠种植大棚蔬菜和养殖绒山羊,我们一年不出家门就能收入4万元。”山西省岢岚县宋家沟乡的农民孙巧萍高兴地诉说着这些年的变化。“大棚蔬菜产量高、卖相好,按目前的价格估算,一年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30来只绒山羊一年又能收入近2万元。”

  据统计,我国直接从事“菜篮子”产品生产的劳动力约1.5亿人,从事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服务的劳动力约1亿人。2010年,全国“菜篮子”产业总产值突破41150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8%,其中园艺产值16059亿元、畜牧19648亿元、渔业5626亿元。

  进入“十二五”,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菜篮子”产业面临着资源约束越来越大、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价格稳定越来越难的问题。今年出台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蔬菜生产发展的目标、重点区域和政策措施,中央财政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蔬菜产业、畜禽标准化养殖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力争让城乡居民长期稳定地吃上品种多样、营养丰富、供给充裕的“放心菜”、“放心肉”。(冯华)


  55万家专业合作社、28万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辐射带动1亿多农户发家致富

农业产业化在深耕

  “合作社里谋增收”、“龙头企业成增收火车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孙中华表示,这10年,是国家对农业产业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10年,是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的10年,更是农业产业化带农惠农作用日益凸显的10年。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万个,其中龙头企业11万家;辐射带动农户1.1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2400多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54%和1.5倍。

  合作社促“小生产”走向“大市场”

  “合作社统一管理的地就是产量高。”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中西娄村的农民娄玉水说,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病虫害防治,既省了钱,每亩小麦又能多收100多斤。

  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自愿的联合,集成利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组织带领农民“抱团”参与市场竞争。目前,专业合作社转入的土地面积达3055万亩,占到全国耕地流转总面积的13.4%。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品牌化。2011年,全国已有2.6万家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不少专业合作社注重品牌培育,全国有4.6万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有的还获得了中国著名商标、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称号。

  这几年,不少逐渐壮大的合作社冲破了地域等限制,加强了横向联合与合作,把单个合作社“小舢板”组成“大舰队”,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全国各类联合社已达2140个。

  “专业合作社里有‘钱’途”。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依法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55.2万家,入社农户达43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7.2%。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和销售农产品,帮助成员实现了节本,同时大幅提高了产量、品质,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统计显示,入社农户的收入普遍比其他农户高出20%以上。

  “龙”字牵头催开增收花

  甘蔗除了加工成糖,还能做什么?

  而今在广西,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甘蔗渣不再用来造纸,而是用于提取糠醛,再生产糠醇、糠醛树脂;甘蔗滤泥则用来生产生物有机肥;糖蜜不仅可以生产酒精,还可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朗姆酒,在产业链中不断增值的甘蔗, “从头甜到了尾”。

  近年来,国家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税收、财政等政策,促使龙头企业逐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7万亿元,出口创汇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80%以上,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已成为农产品市场供应的重要主体。

  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产品增值,还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占总数的98%以上,比2002年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2002—2010年,龙头企业培训农民资金累计达510亿元,年均培训520万人次,已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

  目前,包括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在内的各类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占全国60%以上,带动全国40%以上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带动各类生产基地规模占全国农业生产总规模的60%以上,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 (于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兰州市红古区兆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津ICP备17003424号-1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